墻面基層處理是裝修中非常關鍵的環(huán)節(jié),直接影響后續(xù)墻面裝飾(如刷漆、貼壁紙、貼瓷磚等)的效果和耐久性。處理時需圍繞平整度、牢固性、防潮性、適配性四大核心要點展開,不同空間和基層材質(zhì)的處理重點略有差異。以下是詳細注意事項:
-
全面檢查基層狀況
-
先觀察墻面是否有空鼓、開裂、脫落:用小錘輕敲墻面,空鼓面積超過 10cm2 或連續(xù)空鼓需鏟除;裂縫需區(qū)分是結(jié)構(gòu)性(貫穿墻體)還是表面性(僅表層),結(jié)構(gòu)性裂縫需先加固墻體,表面性裂縫可直接修補。
-
檢查是否有殘留異物:如舊涂料、壁紙膠、水泥疙瘩、釘子等,需徹底清除(舊壁紙需撕干凈,殘留膠層用熱水擦拭;舊涂料若起粉、脫皮,需全部鏟除至堅實基層)。
-
測量墻面平整度和垂直度:用 2 米靠尺檢查,誤差需控制在 3mm 以內(nèi),超差部分需通過填補或打磨修正。
-
工具與材料準備
-
工具:鏟刀、砂紙(粗砂 80 目、細砂 240 目)、靠尺、水平儀、毛刷、吸塵器、攪拌桶、抹子等。
-
材料:根據(jù)基層情況選擇 —— 膩子(耐水膩子、普通膩子)、石膏(嵌縫石膏、粉刷石膏)、水泥砂漿、界面劑(墻固)、抗裂網(wǎng)格布、修補膏等。
-
第一步:界面處理(關鍵?。?/span>
混凝土或水泥基層表面較光滑,直接刮膩子易脫落,需先涂刷墻固(界面劑):
-
稀釋比例按產(chǎn)品說明(通常 1:1 兌水),用滾筒均勻涂刷 1-2 遍,確保滲透基層(增強膩子與基層的附著力),干燥后(約 2-4 小時)再進行下一步。
-
第二步:找平與修補
-
小面積凹陷(≤5mm):用嵌縫石膏填補,干燥后用粗砂打磨平整。
-
大面積不平整:用粉刷石膏整體找平(厚度≤10mm,過厚需分批次施工,每遍間隔 24 小時),干燥后用靠尺檢查平整度。
-
鏟除舊層:
-
乳膠漆墻面:若漆膜完好、無起粉,可輕磨表面(用 240 目砂紙)增加附著力后直接刷漆;若起粉、脫皮,需用鏟刀徹底鏟除至水泥層。
-
壁紙墻面:先撕掉壁紙,用熱水或去膠劑清除殘留膠層,再檢查基層是否空鼓、開裂,修補后涂刷墻固。
-
抗裂處理:若墻面有細微裂紋,可貼抗裂網(wǎng)格布(用膩子粘貼),再整體刮膩子(防止后期裂紋重現(xiàn))。
-
接縫處理:石膏板接縫處需留 5-8mm 縫隙,填入嵌縫石膏,待半干后貼接縫紙帶(或網(wǎng)格布),再用膩子覆蓋平整(避免接縫開裂)。
-
釘眼處理:石膏板釘帽需涂刷防銹漆(防止生銹透底),再用嵌縫石膏填平。
-
防水預處理:貼瓷磚前,墻面需做防水(淋浴區(qū)刷至 1.8m 以上,其他區(qū)域刷至 30cm 以上),防水干燥后做閉水試驗(48 小時無滲漏)。
-
拉毛處理:光滑的水泥墻面需做拉毛(用水泥漿加膠水攪拌后,用刷子或滾筒甩涂),增強瓷磚與墻面的粘結(jié)力(防止瓷磚脫落)。
-
基層必須干燥
-
水泥、石膏、膩子等材料需徹底干燥后再進行下一步施工(水泥基層需養(yǎng)護 28 天以上,膩子層干燥時間≥24 小時,具體根據(jù)環(huán)境濕度調(diào)整)。
-
潮濕環(huán)境(如南方梅雨季)需加強通風,避免基層含水率過高導致后期發(fā)霉、脫皮。
-
膩子施工規(guī)范
-
膩子需薄批多遍(通常 2-3 遍),每遍厚度≤1mm,前一遍干燥后再刮下一遍(避免開裂、起鼓)。
-
最后一遍膩子干燥后,需用 240 目細砂紙打磨至表面光滑(手摸無顆粒感),打磨后用吸塵器清理粉塵(防止刷漆時出現(xiàn)顆粒)。
-
避免過度打磨
-
打磨時不可用力過猛,以免破壞膩子層或露出基層(尤其石膏板墻面,過度打磨易露出紙皮)。
-
特殊部位處理
-
墻面與門窗套、踢腳線銜接處:需用膩子填平縫隙,確保銜接平整(避免后期裝飾條安裝不貼合)。
-
開關、插座底盒周圍:需用膩子細致填補,邊緣平整(防止后期面板安裝后有縫隙)。
-
表面平整:靠尺檢查誤差≤3mm,手摸無凹凸感。
-
牢固無空鼓:用手指輕敲墻面,無空響;膩子層無脫皮、起粉。
-
無裂縫:表面無明顯裂縫,接縫處無開裂。
-
清潔無粉塵:打磨后粉塵清理干凈,無殘留顆粒。
做好墻面基層處理,能為后續(xù)裝飾效果打下堅實基礎,減少后期掉漆、開裂、瓷磚脫落等問題,尤其對于潮濕環(huán)境或舊墻翻新,嚴格按照規(guī)范處理能顯著提升墻面的耐久性。